网站首页
网站支持IPv6
智能问答
无障碍
长者专区
旧版
网站支持IPv6

长者专区
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,助推中江丹参生产全程机械化
发布时间: 2024-05-07 来源:中江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: 字体大小: 打印



连日来,在辑庆镇永远村,一片片丹参迎来了丰收季。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,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地头,红彤彤的丹参破土而出,工人们将丹参分拣、装车,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。

在丹参地的另一头,一场农机培训会拉开序幕。经过省农科院技术人员的改造升级,第二代丹参收获机(2DSSH-100型丹参收获机)在培训会上初露锋芒。

现场,农机师傅驾驶着二代机进行作业演示,不断转动的机械尾部迅速、有序地将丹参连根拔起,众人紧随其后,对碎土辊碎土效果、丹参的破损度及扎根深度进行观察,机收效果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。

活动中,省农机院田间装备中心随顺涛主任详细介绍了二代机的功能、特点、作业要点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,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对丹参种植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。

“这次培训会内容很丰富,不仅看到了第二代丹参收获机的优质效果,工作人员还为我们答疑解惑,指导丹参种植技术。”种植大户邱荣亮在现场看到,第二代丹参收获机在一个小时内,就收获了一亩地的丹参。换做平常,都是20余名工人一天的工作量,人工费需要1500元左右。如果用收获机进行采收,能够减少一半的成本。

据了解,中江作为四川丹参的主产区,年种植面积达到4.5万亩以上。但是,中江丹参在发展过程中,存在着无机可用的问题,目前的收获过程主要依靠人工。

“此前业主们使用的农机来自北方,都是以薯类为主的收获装备,应用在南方时,会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……”随顺涛告诉记者,南方的土壤条件不同于北方,薯类机械在南方土壤作业时,存在入土角度、深度不够,土壤黏湿筛分效果差,导致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、成本高、效率低等问题突出。

针对这些问题,省农科院田间装备中心受县农业农村局委托,开始研制适合中江丹参生长状态和农业自主种植要求的丹参收获机,通过两年的相关研究,目前已研制的第二代丹参收获机,其最大挖掘深度能够达到450毫米以上,每天可收获丹参12亩以上,降低收获成本,提高收获效率。

“接下来,我们将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,对研制的丹参收获机进行优化升级并进行产业化,在我省丹参主产区进行推广应用,提升全省丹参生产的机械化水平。同时,将加快丹参前期移栽、田间管理等机械的研究,逐步实现丹参种植采收全程机械化。”随顺涛说。

责任编辑:中江县网站管理员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Baidu
map